1)第三百九十六章 侮辱性极强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会上被骂“蠢笨如猪”的朝臣们垂头丧气退朝。倒也不是被骂的抬不起头。从弘治十六年第一次朝会开始,他们挨骂的次数不胜枚举,早就习惯了。

  再说了,太子每次骂人有理有据,他们找人抱怨还容易再被骂一次。做错事挨骂时,最好躺平任嘲。

  “这银币……铸的真好看。”户部尚书韩文时而皱眉、时而苦笑,语气中满是苦涩。

  假银锭案一出,他和户部官员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集思广益也没想出尽善尽美的应对办法。户部官员呈递上去的《铸币改革意见》,每一字都是心学。他们拼尽全力办不到的事,太子不动声色地办成了。

  银币一面是字,一面是一枝傲雪的梅花。最小的一枚“1钱”的银币只有大拇指指甲盖大小。在如此小的地方,同一枝丫上的9朵小梅花清晰可见。

  如果单以银匠技术来说,银币上的花样并不算出众。可问题是每一枚都一样!没有一般铸币版面模糊的正常现象。每一枚都像母钱!

  让民间银匠铺仿造一枚或许可以。大批量仿造,只怕工费都要比银币价格高。

  刘健脸上毫无波澜。他看过一次精美的铜币花纹,私下找了匠人打听,传统铸母翻砂铸钱肯定无法铸出细致的花纹。在见识过热气球之后,本该不惊讶弘仁殿捣腾出的技艺,可每次都能让他失态。只是为何太子不拿出铜币呢?

  “后天是皇上的万寿节,诸位多多注意,可别让人在万寿节当天闹出事情来。”刘健严正警告百官。

  马文升当即拆台:“只怕很难。”

  约束官员很简单。太子有任免官员的权利。当官的哪个屁股下真正干净,太子要罢免官员前会先让东厂收集证据。在铁证面前,内阁和吏部想保人也保不住。况且国子监有一堆等着做官的。

  但大明文人很有个性。朝野内外不服朱厚照之人如过江之鲫。和鞑靼联姻以及假盐引的事,让部分德高望重的名师大儒提前来到京师。他们或是致仕老臣,或是众多官员的师长,他们这群人可不会乖乖听话。

  “不怕流氓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马文升声音不大不小,周围留意动静的人都能听到。只是无法确定马文升骂的流氓是太子还是别人。

  各人有各人的理解。马文升这话说到了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心里。身兼詹事府詹事的王鏊收到无数白眼。王鏊表示很冤。太子绝对不是他们教导出来的。内监……算了,假盐引、假银锭还不知坑了多少宦官。

  朝臣逗留在奉天门上没有散去。头顶有遮阳帐篷,晒不着他们。太子事多,经常为难大家。每每遇到难办的事,朝臣们在围在一起商议,回到各衙门关起门开小会,有了办事章程差事好办多了。

  说实话,现在朝廷的办事效率比去年提升一倍以上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