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章 慕虚荣乱劾天家事 造谣言离间姻亲情_布种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却不见吴新登的踪影。

  因五百两算不得小数,即便有对牌签子在手,那些小管事也不敢贸然做主。

  来顺无奈,只得又循着他们的指引,找到了荣禧堂西侧的偏厅。

  吴新登倒是在里面不假,可里面除了他之外,还有板着脸的二老爷贾政,以及几个文人打扮的清客。

  这时节,来顺又怎敢贸然进去讨要银子?

  于是也只得学那几个小厮,在门外廊下侍立等候。

  嗯

  那年十七,荣禧堂外,站如喽啰。

  来顺正搁外面整活儿呢,里面一个奋笔疾书的清客,便摇头晃脑的‘噫、乎、兮’起来了。

  竖起耳朵听了好半天,又搭着旁人的吹捧、辩驳做注解,来顺才终于明白,里面这群鸟人究竟在干什么。

  却原来今上——也就是隆源皇帝继位之后,对工业生产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兴趣。

  尤其是近来地位稳固之后,每欲插手工部细务,甚至还召见了两个工部的匠人。

  皇帝关心兵械农具的生产改进,原本也是一桩好事儿,但过于注重那些细枝末节奇巧淫技,却犯了文官们的忌讳。

  毕竟国朝新立之初,太祖曾执意超拔匠人为官,搞的堂堂六部之一的工部衙门内,竟充斥了不少的粗鄙之辈。

  直至世宗皇帝登基后,方才明令废止了这等荒唐做法。

  此弊足为后世之戒!

  故此工部都给事中沈成卓,前几日倡议中层官吏们联名上奏,督请今上万不可舍本求末,只顾贪图奇巧淫技之便,却将经纶大道抛在一旁。

  对于这事儿,贾政起初颇有些犹疑,毕竟二房在荣国府的特殊地位,相当程度上都仰赖于他有个受宠女儿。

  若胡乱行事恼了‘女婿’,导致女儿失了宠爱,岂不也是舍本逐末之举?

  可就在贾政思量着,该怎么委婉拒绝这次联名上书的时候。却忽然惊闻户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给事中们,早已经于前日正式联名上书了。

  工部的十几个中层官员,基本都列明其上,内中唯独就漏了他贾存周,以及另外一个荫官出身的主事!

  这下可把贾政气的不轻。

  自己答不答应署名是一回事,那些进士官儿们,问都不问就把自己排斥在外,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故此回来之后,就努着劲儿想要搞一份单独上书,显一显自己的文人风骨——至于女儿会不会因此失宠云云,又怎及得上存周公的‘气节’重要?

  不过这再来顺看来,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的。

  你一荫官外戚,不好好捧皇帝的臭脚,偏闹着去响应科道言官们的犯上之举,这不是作死还能是什么?

  尤其人家那什么都给事中,这回号召联名上书,本来就是为了防止匠人们,仗着皇帝的重视而被‘幸进、超拔’。

  似贾政这种原本就是‘幸进’的主儿,人家除非脑袋有病,才会找他一起联名上书呢!

  正想些有的没的,就见吴新登倒退着出了偏厅。

  来顺忙将贾政的咸淡事儿抛在脑后,迎上去把要补充消暑冰的事儿说了,又奉上对牌、签子供吴新登核对。

  吴新登拿了签子,一面翻看一面却忍不住抱怨:“今年各地送来的冰敬银子,竟比往年足足少了一成半,再要在这么下去,怕就只够买冰买炭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来顺心下立时就生出条谣言来:今年的的冰敬银子之所以比往年少了三成,全是因为该给贾家的冰敬,不少都转送去了王家。

  盖因太尉老爷非但是朝中重臣,还遥控把持着荣国府的生杀大权,与其把冰敬送给贾家,还不如直接送到王太尉府上呢。

  这条谣言,非但可以进一步挑动双方的对立情绪,还成功映射了王熙凤和王夫人姑侄。

  嗯

  简直完美!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