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买不是大乾人_杂家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慈善一词,是指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其有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即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

  后来又演变出一种慈善家的称号,这是后世对一些热心公益,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并有突出贡献的人的尊称。

  这些慈善家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个人资源与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分享,其中包括金钱、财物、时间、爱心及器官捐赠等,受到大众和社会的尊重。

  与这些专业的慈善家一样,有很多商人和公众人物,为了提高自己的正面影响,也会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塑**心形象。

  而马晋此番号称捐出《杂志》第一刊的所有利润,除了慈善营销,用以宣传《杂志》,也有效仿后世,提高自己的正面形象,扩大名望的意思。

  ………

  慈善!

  这个词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是从后世根据外文翻译过来的,古代那些热于施粥,救济穷苦的富商官员,也不叫慈善家,而是被老百姓称为某某大善人。

  男的称善人,碰上女的就尊人家为女菩萨,不是猪八戒嘴里的那个“女菩萨”,而是意为夸奖人家菩萨心肠,心地善良的意思。

  频施善举,名望很高的善人,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都会对他厚待尊敬,若是其善举浩大,朝廷会给出一定封赏。

  而受其恩的老百姓,明事理、重恩德的会给其立上长生牌位,让其受香火供养,有些大善人因为广济乡邻,在当地的威望极高,说话甚至比父母官还管用。

  且民间还盛传,那些大善人生前因为功德甚大,死后还会被天庭征召为神,护佑一方,这个说法马晋在《封神》时还借鉴过。

  ………

  施粥赈灾,是古代大户人家常有的事,舍微薄钱财,既能维持家族名声,也能满足自我道德满足,顺便交好乡里,巩固自家在当地的地位,一举多得,何不乐哉。

  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多迷信,对施善举能积攒阴德这个说法很信服,所以花钱买安心。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真心实意的好人,舍去大半家财广施义举,救济百姓,是地地道道的慈悲心肠。

  但这种人中,绝不包括马晋。

  ………

  马晋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个好人,但也绝不是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坏蛋,他就是普通的人。

  即便善良,也会量力而行!

  善事,自马晋发家之后常做,甚至做的很多,自打他从兖州回京以后,也许是在兖州杀孽过多,马晋为求心安,也为了搏个善名。

  所以他一直吩咐府中,周济附近的穷苦人家,修建义庄、孤老院,出钱出力,从不含糊。

  后同仁堂开店以来,也曾在马晋的示意下举行多次义诊,免费发放药材,遇到那些身患重病而家境贫寒的病人,也会酌情减少诊金药费。

  这一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