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拿孩子说事儿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五那天,杨大川又往村里走了一趟。村里合计了大半个月,两边终于达成了一致,死了人的那几户,五叔拿五百斤白米给每家做补偿,以后就此了结,不得歪缠;出门受伤回来的人,五叔每人给一百斤白米,以后也不得上门来讨要。

  村里商量好了以后,召集好大伙儿又把人给葬了。吵吵嚷嚷大半个月,但是下葬只用了小半天。

  完事儿之后,杨大川揣着手缩着脖子往家里走,这天真是越来越冷了,也不知道今年啥时候能化冻,春天来得晚了,到时候地里种的粮食又得少了。如今一个人可是只值五百斤白米的,虽然说是那些人硬赖在五叔身上的,可这个结果不也证明村里大部分人认同一条人命只值五百斤这个价吗。

  “唉!五百斤粮食一条命。”芋哥儿叹了一声,既感叹人命的不值钱又可怜五叔一家子,“将近五千斤粮食呢,五叔他们不定得还到啥时候,这往后的日子得更难过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要这份粮食的。”杨大川瓮声翁气的答了一声。他们总共去了三十五个人,除了几个嚷嚷的厉害,也有不少人说不要五叔的粮食,当然更多的人是给粮就要,没有他们也不闹。

  “最好还是给了,要不然以后生了事儿还得歪缠。”沈阿嬷摇摇头,“五叔这个冬天出门应该挣了不少,拿出这笔粮食后,家里紧巴紧巴两年估摸就过了,要不然上门讨要的人多了,他们家在村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话虽如此,可是杨大川这心里还是不舒服。不管做啥事儿,谁能保证不出意外?若是人人都像村里那几户,仗着自个儿家里死了人就出口讨要粮食补偿,那以后谁还敢带契人出门。

  当然,要是放在现代,估摸有人得说这是意外工伤,老板必须得赔。但是放在村里现在,在杨大川看来,这纯粹是道德与舆论的逼迫就范。现在想想,前些年收油茶籽的事儿得亏自个儿警醒,及时撒手不干,要不然落得人人埋怨的就是自个家儿了。

  日子一天天过,很快就出了正月,可是外面大雪还是下个不停,村里人除了偶尔出来扫雪,已经不怎么出门了。雪花鹅毛片一样,就没断过茬,瞧这架势,今年这冬季比去年还要更长、更冷一些。

  不过这几年一年比一年冷,村里人早就做好了入冬准备,粮食柴火都备的足足的,只要没啥大事儿,都窝在家里不出门。可是二月二那天,杨大川又被叫进了村里,村里又出事儿了。

  “这是逮着节日作妖吧?”芋哥儿抱怨了一句,小年、大年家里就没过好,如今二月二也不得消停。

  “咱也不知道是啥事儿,饼子糖块的你都带上些,回来晚了也好自个儿贴补贴补。”沈阿嬷如今对大川进村里都有了预防,每回儿进去都要嘱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