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收获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大川家晚稻种的那四亩水田,种的少,伺候的更上心,收获还是挺不错的,粳米有320斤一亩,糯米有200斤一亩。种的少,又买了驴子,加上杨大山、杨大路也过来帮忙,这次秋收真的可以说是过的很从容了,几人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水稻收回家。

  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人的田地都收的差不离了,早上渐渐听不到匆匆往地头赶的脚步声。村里晒场上倒是又热闹起来,都是晒谷子、晒玉米、晒各种农作物的老人孩子,秋收不像夏收,随时都会下雨,南方的秋天即使还是热,可也多了一层温柔,晒在身上也舒服的紧。即使下雨了,也有时间给人准备,拉扯油布一盖就行,糟蹋不了粮食。

  粮食入仓,丰收的年景,靠天吃饭的庄户人心里有了底,见了面,打声招呼,脸上都挂着笑,从村里走过,听到的都是农人说笑的声音。刘掌柜驾着马车过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景象。

  收割完的稻田,只余稻秸秆结成结一个个竖立晾晒在地头上,草鸡在稻田巡食,农人们出来一边赶着鸡,一边与邻里大声交谈着,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家门口的晒场上,晾晒着金黄色的水稻,老人孩子拉着木耙,忙着扒动着晒在门前的稻谷作物。

  刘掌柜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上次杨大川说的土农药的事,经过两季的农田试验,证明这个土农药的确对虫害是有效的,少了虫害,作物能多收一至两成。可别小看这点增收,放在灾荒时,这可是救命的粮食。

  虽然大安朝推广了土豆、红薯产量高的作物,可这只能保证人饿不死,大安朝人民如今的主食还是大米小麦。更重要的是,大安朝如今已经建朝一百二十余年,安逸太久,近两年边境不稳,外族蠢蠢欲动。虽说今年国内雨水尚可,农人收成不错,可是边境塞外出现旱情,竟有蝗虫兴起之势。

  这茶枯水虽不能灭杀蝗虫,可是对虫卵却有一定的效用。南船北马主家得此良方,面圣呈上,解圣忧,获得嘉赏。刘掌柜也因此更上一层楼,南船北马百货十大掌柜之位未来可期。今天,他就是过来酬谢杨大川的。

  虽说这份良方是杨大川发现的,可是杨大川一乡下小民,绝无机会面见龙颜,南船北马主家御呈圣上,也只是提上一句南船北马百货管事下农人发现而已,赏赐都是层层传递,层层递减。刘掌柜如今也只能在自己心里给杨大川记上一功,拿些财物酬谢罢了。

  杨大川想不到这个茶枯水竟然还有500两银子的进项,他本来就没对这个方子有什么期待,觉得能解决收油茶籽的事儿就算完了,想不到还有银子的进项,比之发现山茶籽能榨油都不差了。至于刘掌柜说的那些虚名,没有提他的名字,这有什么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