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家里种水稻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换盐这事儿,不单单是杨大山兄弟两在眼巴巴的等着,村里还有不少在等盐下锅的人家干着急。当初外乡人到他们村里游说的时候,心想反正不用自个儿出去,这八斤粮换一斤盐也不亏,脑袋一热就把粮食给交了出去,现在啥音信儿都没有,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外乡人带着粮食给跑了。

  沈阿嬷道:“跑不跑,上秋里镇看看不就知道了。”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围在火塘前一块儿烤火说说白天村里的闲话。

  “谁去?大冷天的村里可没人愿意动弹,都想着让其他人打前阵呢。”芋哥儿撇撇嘴,各个心里打着好算盘。他用火铅拨了拨火塘里的灶火,继续说道:“村里估摸还得扯皮,到最后,说不得还得村长带队去!”

  平心而论,许村长这个村长当得可是够难的,好日子里尚还有几分油水,但现在这年景还愿意四处张罗,可见的确是对村里上心的。

  村长他们家年前倒是没凑粮出份子给外乡人,但是立字据时却是村长帮忙的,这下好了,一有事儿,大伙也都找上了门,说不得不是他就是他大儿子许大壮得往秋里镇上跑一趟。

  今天白天还有人摸到了杨大山家,想着借由杨大山、杨大路两兄弟的嘴让杨大川也跟他们跑秋里镇一趟。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现在上秋里镇有啥用。到南海城的人回来了还好说,还能讨点盐回来,要是那帮人没回来,村里难道还能上门将粮食给抢回来。而且他们家也没凑份子,干啥去操这份闲心。

  沈阿嬷问:“大山跟大路也准备上秋里镇?”

  “没,去不了!”杨大川摇摇头,老三媳妇挺着个大肚子,杨大路怎么也离不了家。杨大山别瞧平常是个爽直的汉子,可是心思也不见得比别人少,这种事儿他是不会出头的。

  “都是瞎折腾,去不了人!”虽然村里嚷嚷着要上秋里镇讨公道,但这年根底下,一让村里出人准得哑火,拖到出年,估摸着秋里镇也差不多有信儿了。

  “嗨,咱们操那份闲心干啥,咱还是想想过年咱家咋弄吧!”芋哥儿从火塘扒拉出一个烤熟的红薯,掰开凉了一下,撕开一点,将红薯瓤喂到早就等在一边的壮壮安安嘴里。

  沈阿嬷不禁叨叨:“才刚吃过饭,又给孩子吃这些!积食了咋办?”

  “阿嬷,这个红薯就一点儿,撑不着他们!”杨大川笑笑,家里这两孩子没一刻消停的,这么一小个的红薯就是解解馋罢了。

  芋哥儿将手里的红薯给杨大川,让他喂两孩子,继续跟沈阿嬷商量:“咱家今年牲畜都没了,弄点啥吃食过年啊!”几只下蛋的老母鸡可不能动,家里养的羊除了母羊就是羊崽子,原先养的大猪也给吕大娘老侄成亲那会儿换了出去,还剩两头没长成的猪崽子,要是当初不把那头养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