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活_古代小平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大川年轻,身子底子也不错,一个半月后也能慢慢摸索着下地了,刚开始的时候还只能在屋子里借着桌椅挪动,然后很快就能一瘸一拐的到院子里去晒太阳了。

  院子里也没什么可看,三间土坯房子呈一字排列。远处一块块高低不平的土地绵延到天边,朴素的泥砖房子不规则的掩映在绿野黑土之中,村周围围绕几座山峰,相互掩映,山上树木葱茏,绿树叠叠。绿树遮掩处,似还悬挂着一条白练。

  杨大川家的院子在村南头山脚处,离村口不远,上山外出很是方便,而绕过一小山坡地沿着乡间小路往北走到达村里的晒场,就能见到村子里的大多数房子了,这个村子的人家主要都集中在这里,杨大川所在的这个村叫平山村。

  据了解,平山村村子也就百来户人家,都是祖祖辈辈在这里定居的人家,许姓、杨姓、吕性是村子里占人数比较多的大姓,本村的村长就是姓许的。村子离县城走路需要1个时辰,差不多2小时,翻过一座山,经过几个小村就到了。

  县城叫安平县,隶属于安州,此处地处南方偏西,一年能种两次稻,四季常温,冬天最冷时节能有零下10度左右,不过这种极端气候不常有,二十年一遇,一般冬季最冷时都是零下2-5度罢了。

  在养病的这两个月,杨大川仔细想了下自己未来要怎么生活,虽说还能继续种田,但是古代种田可不是个好活计,一片汗水摔成八瓣,累死累活劳作一年,产量不高不说,还得交田税,这还是自家的田,要是租借大户家的田地来赁种,粮食除了要交税给朝廷,还得拿三成出来给户主当赁租。一年下来,堪堪混个温饱,碰上年景不好的,一家人的口粮都成问题。

  而且,杨大川觉得自己一个人可能种不了那么多田,近几年,除了育苗,打农药是自己亲力亲为外,像插秧、收割这些活计都是找人用机器来干,省事不说,也不算贵。

  收割完的稻谷都脱好粒,弄得干干净净,只要自己往自家晒坪一摊,晚上一收就完事,蜕壳都还有剪米厂,他完全被现代便捷的生活方式养懒了。所以,虽说他也是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可他对这古代的种田条件也得发憷。

  可是除了种田之外,他还能干啥,科举是万万不可能的,没钱不说,关键是在现代他也是初中毕业而已,属于刚刚扫除文盲的那一批,来到古代后,拿着大夫开的药方,更是两眼一抹黑,看到眼熟的,连蒙带猜的也不过认得一半字,而且是认得写不了的那种。

  做买卖,那也是机会渺茫,以前就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汉子,让他去做那生意经也实在是为难,自己又没有啥特殊手艺,做个小吃买卖也只能想想而已罢了,自己做饭做了将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