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嫌隙(一)_重生之雍正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大工夫,佟国维和李德全出来,道:“太子,快进去吧,皇上正等着您呢。”

  太子脸上硬生生挤出些悲伤之色,一冲入帐中便跪走几步,大放悲声道:“皇阿玛,儿子不孝,儿子来晚了!”

  顿了一下,就听得康熙言语之中,带着几分激动,道:“朕没什么大碍了,你一路辛苦,起来说话吧。”

  太子这才抬起头来,一和康熙四目相对,不禁脸色大变。只见康熙的精神很好,脸色也一如正常人,除了有些困顿,基本没有什么病容。这哪里像病在不治的样子?当下,太子整个人就像掉进了冰窟窿一般,全身凉了个透。

  康熙本来看到太子时欢欣不已,一路亲征,几乎没有一天不想着这个儿子,甚至在十数天前,康熙还传旨京中,要太子给自己传驿几件常穿的袍褂,以便让自己能睹物思人,解相思之苦。可是看到了刚才太子的反应,却让康熙不由心中一紧,因为就在太子看自己的一瞬间,康熙看到的,并不是太子担心自己病情的愁苦,而是太子面上深深的失望之色。太子失望的究竟是什么呢?康熙简直都不敢往下想,难道自己苦心培养的太子,在前一刻的心中所想,居然不是希望父亲能够康复,而是急不可待地想取帝位而代之?

  康熙努力按捺这种心思,尽量平静自己的语气,问道:“胤礽,路上走了有十数日了吧?可有什么心得?”

  太子失望的神色更重,一时想去掩饰,却掩饰不去,反露出几分尴尬,想了一想,道:“看到皇阿玛龙体康健,儿臣真是高兴地很。”这虽然是应对之时的应有之义,却于康熙之问完完全全文不对题了,康熙心中恼怒更甚,道:“朕问得是你一路上的见闻。”

  太子这才回过神来,强笑道:“儿臣观我大清江山,山河伟壮,风光迤逦,日日沉浸于其中,竟是不能自拔。”

  康熙声音里带了几分冷峻,道:“哦,和朕仔细说说,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

  太子意识到刚才自己有些失态,此时有些急于挽回局面,见康熙似乎对自己的路途见闻很感兴趣,便强提兴致,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康熙听得很是仔细,一个字也没有落下,却也一句话再也没有问过。

  太子一个人说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停了下来,道:“儿臣所言,定是无味之极,皇阿玛……。”

  康熙一笑,道:“你也累了,先跪安吧。去叫佟国维进来。有事朕会再叫你。”

  太子觉察出康熙的异样,还想解释些什么,却被康熙一挥手拦住了,康熙道:“先安置了吧,有话以后再说。”太子只得泱泱地退了出去。

  太子站在帐外,纵使觉得有些事情不对,看着佟国维,想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却不知怎么开口,迟疑了一番,还是轻声道:“佟大人,皇阿玛叫进。”

  佟国维对着太子拱了拱手,便移步进了帐内。

  康熙看着一脸风尘仆仆的佟国维,长叹了一声,道:“朕觉得好苦!”

  佟国维一听,连忙附在地上,惶恐之至,问道:“皇上何出此言?”

  康熙也不看他,只是自顾自道:“孝诚仁皇后自打生下胤礽就走了,留胤礽一个孩子,孤苦伶仃的,所以朕一直觉得亏欠了胤礽许多。他才两岁,朕就立他为太子,给他一个朕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名分。朕还生怕他受丁点委屈,凡事都亲力亲为地去照顾他,调教他。小时候朕一直担心他的身体,请痘神为他避痘,他就是得了风寒,朕也辍朝数日陪着他。他长大了点,朕给他请最好的师傅,从熊赐履到汤斌,哪一个不是理学大家?朕还亲自提点他的策论和骑射,就是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明理识义的圣明天子。可是如今呢?朕看到的却是一个置君父安危于不顾,只知道自己享乐的无情无义之辈!面对朕身体违和,胤礽面无忧色不说,朕在他的脸上看到得是失望!他失望的是什么?他失望得是没有在这里看到朕的梓宫!”康熙越说越生气,脸色竟是涨的通红!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