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 父子兄弟(四)_重生之雍正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反倒是不以为意,道:“朕和你,是君臣,也是父子,朕现在只是一个心疼自己儿子的阿玛。你不要紧张。”

  胤禛心道:怎么可能不紧张?天知道你什么时候是君王,什么时候是慈父?还是小心些好,小心使得万年船。嘴上却道:“皇阿玛这么说,儿臣更加愧疚难当。皇阿玛责罚儿臣,是为了儿臣好。儿臣心里明白。回想这两年,儿臣非但没有帮皇阿玛分忧,反而闯了这么多的祸惹皇阿玛烦心,所以儿臣昨晚一直都在自责,懊恼之下便彻夜未眠。”

  康熙淡淡一笑,道:“你能明白这个道理,朕很欣慰。其实一个贝子爵没什么,只要你好好的读书养性,踏踏实实地做事,为朕,为朝廷分忧,过几年就是赏你一个贝勒,也只不过是朕一句话的事。”

  不等胤禛答话,康熙又接着道:“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戒急用忍,可明白?”

  胤禛细品话中三味,老老实实地答道:“儿臣受教了。”

  这时,李德全走了进来,奏禀道:“佟国维,陈廷敬两位大人在帐外候见。”

  康熙点点头,道:“叫进吧。”然后又对着胤禛吩咐道:“你就留在朕身边,朕曾有旨意要你参知政务,这次你就好好在一旁听着。”胤禛点头称是。

  佟国维和陈廷敬二人入得帐内,请安之后,便一声不响地跪在地上。

  康熙奇道:“你们这是做甚么?”照例上书房行走的臣子不必跪地回奏,两大臣今日举动着实让康熙有些纳闷。胤禛自然知道佟、陈两人的用意,只是此时他不便开口,便在一旁低着头肃立。

  佟国维轻咳了一声,道:“太医刚才给奴才们送来了主子的脉案,主子御体违和,决不可再做拖延。为大清江山计,奴才们恳请主子即刻起驾返京。”言毕叩不已。

  陈廷敬也是如法炮制,而且更是一边磕头,一边泪如雨下,道:“皇上,臣等纵是今日跪死在这里,也绝计要劝得皇上回京。”

  胤禛一见两位上书房大员都赤膊上阵了,自己当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便也走到康熙近旁,一撩袍服,重重跪地道:“儿臣也恳请皇阿玛回銮。”

  康熙看着他们,良久,不见众人起身,只闻陈廷敬愈来愈重的哭音,这才无奈地一哂,道:“国维,子端,若是朕任由你们忠臣死谏,后世会如何评价于朕?朕岂不是如桀纣一般?罢了,罢了,朕这次答应你们便是。你们和朕君臣这么些年,应该知道朕的脾气,朕也不是执拗听不进之人,你们劝便劝了,何至于给朕来这么一出?其实,太医之词也不可全信啊。”

  佟国维前面一直心中七上八下,生怕康熙犯了意气,和自己杠上,此时脸上才稍稍透出些轻快,道:“主子,您的身子可是朝廷命脉所系,马虎不得。这帮太医依奴才看也是庸才,待回京之后,让林国平好生给主子开两张方子,必定药到病除。”

  康熙却是神情严肃,细看之下却又带着三分戏谑道:“朕已经答应你们所请,还跪着做甚么?和朕接着打擂台?”

  两位上书房重臣连道‘不敢’,匆匆起身。佟国维眼角扫到胤禛还跪着,正欲开口,却被康熙一摆手制止了:“让他跪着。在朕面前还耍小聪明?”康熙一向御臣下松,御子侄严。今天这事情,虽说佟陈两人忠心可嘉,却有裹胁圣意之嫌,康熙多多少少还是不太舒服,借着稍惩胤禛,撂下句话来,也让两名臣子心有警戒。

  胤禛其实也不冤枉,毕竟本来这事就有他的份,此时自然就更加老老实实。

  康熙看了看脸皮稍有些泛红的陈廷敬,问道:“裕亲王处可有新的奏报?”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