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4章 试驾的影响_我在大明造航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察了下工业区后,吴长庆便返回了宫中。

  至于那个案子,其实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前世他身为社会的底层,遇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往往都会义愤填膺,然后站到弱者一边摇旗呐喊。

  但是现在,他作为一个掌权者,格局已经提高了很多。

  吴长庆知道,哪怕今天自己偏袒了这几个难民,亲自出手裁决,也没有任何意义。

  整个天下,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他亲自裁决,能护的一个十个百个,却护不了千个万个。

  要解决这种问题,还必须从根源下手。

  而问题的根源,其实只不过是因为贫穷,因为生产力的落后而已。

  在吴长庆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挺容易的。

  都不需要去制定什么相关的法律,强行逼迫地主释放这些长工。

  那样做的话,不但会让地主阶级不满,而且在实际的执行中还未必有效。

  真正高明的做法,是让那些地主主动把长工辞退。

  现在的地主之所以要雇那么多的廉价长工,无非就是因为需要这么多人来种地嘛。

  只要多弄出一些铁制农具,农业机械,解放劳动力即可。

  如果一台机器的效率可以超过一个长工,成本还低于一个长工,那么那些地主自己都会主动把长工赶走,然后购买机器。

  毕竟,养一台机器,总比养一个每天都要吃饭的长工容易。

  这些被赶出来的长工,自然就能重获自由,然后进入工厂上班,又或者去从事其他行业。

  解决社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科技水平,提升生产力。

  至于其他什么律法,制度都是扯淡。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重大问题和矛盾,都是靠科技进步解决。

  不管是奴隶制,分封制,郡县制还是西欧的贵族制,这些可都解决不了百姓吃饭的问题,唯有科技才可以。

  吴长庆突然出宫视察,其实只是他的一时兴起。

  但是,朝堂中的百官可就不这样想了,他们都在揣摩圣意,在思考吴长庆这个举动的意图。

  这个还真不能怪他们多想,毕竟以前的君臣关系,君臣互动就是靠这个样子。

  很多事情皇帝不会明说,或者不方便明说,就会做出些举动来让百官去猜。

  猜中了的人,自然就能做出让皇帝满意的反应。

  猜错的了人,往往就要倒霉。

  他们这些当官的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却忘了,吴长庆是半路起家的帝王,从小可没有接受什么帝王教育,驭人之术。

  吴长庆走的都是野路子,继续沿用以前的做官思路,显然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当然,也有些熟悉吴长庆的人,足够聪明的人,沿用这种旧习惯,却也总是能够揣摩中吴长庆的想法。

  到了第二天,天子试驾这篇文章就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作者是吴长庆的喉舌,秘书长魏子文。

  魏子文在文章里自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