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欢而散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忧心忡忡的英国公返回平虏城外的临时营地。

  和李兆先的谈话碰了一鼻子灰,李兆先没答应他提出的任何条件。哪怕是军粮,李兆先推脱太子府存粮不足,建议他向路过平虏城的商队购买。

  “国公爷,卖粮的商队来了!”张毅策马而来,“难怪小破旧的平虏城愿意在附近修上连绵十里的路灯。原来经常有商队半夜到达。属下问过,这支商队有五万石大米、两万石玉米、三万石小米、一万石左右的面粉。每样卖价都比京师高三成。真他娘的心黑!”

  “你懂什么!太子有意抬高草原地区粮价,逼得鞑靼、瓦剌与我朝交好。”英国公呵斥道。

  朱厚照或明或暗废除了很多太祖定下的祖训。唯一从未动过更改念头的是“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的米价。按照市场规律,米价会随着产量、动乱等多种因素变动。尤其是这些年天灾不断。不过米价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统治地基的牢固。哪怕每年要往粮市贴补很多,朱厚照从未退缩过。说句题外话,调控米价应是户部的职责,户部能力不足朱厚照才顶上去的。这也是他对户部不满,户部官员只能受着的原因。

  关内粮价稳定,关外可不在朱厚照的操心范围之内。没有人为干预,关外的粮价上下幅度明显。前年草原最缺粮的时候,两头羊才换1石大米或者1石面粉。有了大宁城,草原的粮价回落,平时1两银子能买石粮食。

  平虏城在黄河西岸,出了宁夏卫,粮价一直很高。太子府需要粮食可以让囚牛商行从关内送,以关内的价格结算。太子府不愿意给英国公牵线搭桥,英国公要么等后方军粮送到,要么自掏腰包从商人手中买粮。

  “太子府也太不够意思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国公爷毕竟是太子的老师……”张毅算算5000骑兵和战马半个月的嚼用,替英国公心疼起银子。

  英国公眉毛倒立,一脚踹上去,“住口!再让本公听到你口生怨愤,就滚回京师去!”

  英国公打消前往汝箕沟另找人商量的想法。他需要粮食,卖粮的粮商后脚就到了。不排除粮商后面站着太子府。

  “去买十日的军粮。明日我们沿黄河北上,令后续部队到后套平原汇合。”英国公下令道。

  御马监的战马全给了甘肃镇镇、守哈密、土鲁番所用。兵部的战马数量不足,十万中军只凑出五千骑。草原辽阔,行军、闪电战依赖战马。步兵在草原只能起到防御作用。英国公决定以五千骑开道,先在后套平原寻一处建营地,让步兵防御。以营地为核心,向阴山进发。

  紧缺的战马,可以从鞑靼人手上抢。想让战果高于其他四大军团,关键在于手上的战马数量。

  没多久,营地飘起香浓的味道。引的过路人纷纷咽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