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二章 盐引超发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两个月亮世界经常点外卖的朱厚照不记得,或者从没认真了解过一包食盐多少钱。在他印象中盐很便宜,至少没一包泡面贵。

  大明的盐相对很多物价来说是偏贵的。大米2石白银1两。一两白银等于10钱银子。八斤猪肉白银1钱六分左右。不用地区的盐价不一样,在北直隶,一斤盐1钱5分,相当于八斤猪肉。

  这也就是为什么七文一包的泡面在民间一有货就抢购一空的原因。百姓们除了喜欢油炸后能存放时间久的面饼,更看中添加食盐、香料的料包!买一斤盐和13包泡面的价格一样。只论做菜,料包省点用和一斤盐使用时间差不多,还白得13个面饼。

  随着泡面受欢迎,泡面的价格也从七文一包涨到十文一包。朱厚照让作坊把料包的量加大一半,因此即便涨价百姓们也没什么不满之情。

  百姓们想买的是料包,朱厚照想卖的也是料包。毕竟盐是朝廷专营,就算是他也不能破坏规矩。河套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盐场,采盐成本很低。吕宋、爪哇等地的香料价格也不贵。对他来说,十文一包的泡面利润至少有五文。

  再说说盐引。盐引分为大小两种,大的每引折盐300斤,小的200斤。寿宁侯之类的权贵,指的肯定是大盐引了。

  从朝廷专管的盐场拿一引300斤盐,需要支付粮食等等价实物或者银六钱四厘。在叶淇改革后,几乎都交银子。除此之外,还要付税银3两,公使银也就是运费3两。对商人来说,300斤盐的本钱是6两6钱4厘。卖盐时只能运到朝廷指定允许销售的地方。做道数学题,百姓买300斤盐需花费45两。实打实7倍的利。

  卖盐是包赚不赔的生意!不管哪种社会,最优的资源只会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盐商和官员、勋贵、皇亲国戚勾结是必然的事!

  权贵得到盐引的成本几乎为零。只要皇帝允许便可!要盐引等同于要钱!

  朱厚照除了翻白眼还是只能翻白眼。皇帝爹一向很大方!皇爷爷在官员面前很强势,除了盐引,还有其它途径让身边的人收益。成化朝白给出的盐引还不算多。皇帝爹不敢和官员们死磕,除了盐引和土地,也拿不出其它东西让身边人得利。

  别说,朱厚照还真不信寿宁侯报出的35万盐引。

  绝对少报了!

  据寿宁侯私下亲口所说:“一引白得银六钱,积而千引,则坐致六百金,万引可得六千金。”别问寿宁侯私下说的话朱厚照怎么知道。朱厚照是绝对不承认他听过此话!

  35万引才21万黄金,不过105万白银而已。寿宁侯、建昌伯两个府上加起来才一百多万两?连李广家资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骗鬼吧!

  朱厚照皱着脸,对着哭得死去活来的张皇后露出相当无奈的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