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三章 等候天时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是最讲规矩的地方。一切行事都有一套合乎规范的流程。而朝堂规矩的树立,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往往会经历一番波澜起伏。

  就比如朝会的排班站位,什么样的品级站在哪个位置都有讲究。比如刚开始翰林院站在文武第一班。太宗时选翰林入文渊阁办事,内阁一开始站在御座的东面与锦衣卫相对而站。后来被移到了后方。成化朝时,内阁再次站到了六部之上。弘治朝初年,内阁、六部为了朝班的站位经常相争。非常有名的一次是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恕、内阁兼任礼部尚书丘濬两人互不相让。最后丘濬站在了上首,此后多年,一直是内阁站在六部的上方。

  可以看出,朝廷的规矩其实就是权力的分配。开国初勋贵武官压着文官,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压着武官。兵部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压在了五军都督府之上。试问没有兵部的调令,天下哪个卫所军队敢出动军队?!

  彭清偏偏就做了!

  哪怕用反击的借口掩饰,也无法抹除武官撬动听从文官号令的规矩。

  刘健的坚持,是为了维护一代代内阁争取下来的权柄。此例一旦开了,武官们又会蠢蠢欲动。

  “臣等附议。”内阁、六部、都察院相继表达了态度。

  弘治帝终于从兴奋中清醒了过来。他瞬间明悟刘健反对的原因。弘治帝也非常清楚照哥儿给彭清请功的决心。

  “哎呦。”弘治帝痛苦着捂着头。

  李荣大惊小怪地跳脚:“快请御医!”

  朝会虎头蛇尾地结束。

  朱厚照佯装关心,跟着一起跑了。

  对付文官,朱厚照又祭出了舆论风暴。

  《京报》连篇报道,大肆宣扬兰州大捷。有请出了几位熟悉北边军务的老将,署名点评重创乜克力部的重要性。让百姓们对彭清的战功有直面的感受。

  三天后,又有一条惊爆眼球的消息传到京师。

  鞑靼亦不剌太师因伤情过重去世,由先太师之子、与达延汗有杀父之仇的同母异父弟弟巴步岱继位成为永谢布领主。

  因为《京报》把达延汗宣扬成第二个成吉思汗的缘故,达延汗在大明的人气居高不下。巴步岱能不能接任太师的位置,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几大赌场甚至开了赌盘。

  根据朱厚照对舆论的潜心钻研,狗血伦理剧更能吸引百姓们注意。于是,朱厚照聘请民间专长写艳俗小说的作者当报社撰稿人。用狗血、八卦的情感小说描述了达延汗一家跌宕起伏的人生,侧面展现了鞑靼内部的权势更迭。为了更具观赏性,还让宫里的画师画了连环画附在报道之下。

  这则《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一经开登,《京报》连续刊印五次,创下三百万的销量。

  大明名义上人口五千多万,天下识字的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一百万人。卖出三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