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八章 上位者的无奈_太子别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厚照清点了账册,发现他大半年之内赚了不少,花得就更多了。

  《京报》第三期再拖下去将丧失新闻的时效性。用来抵扣门票费的约稿收到了11份,足够刊登一期。其中包括刘健、李东阳、周经、胡御史等人。

  朱厚照摸摸下巴,正在当主考官的李东阳没要求乘坐热气球,而是先把稿子送来,存着别样的小心思。瞧瞧稿件的题目《专精与过犹不及》,绝对意有所指。反正朱厚照首先想到会试最后一道偏门的题目。

  舒三采访了多位应试举子,竟无一人看懂题目。举子中已经出现抨击此科会试不公平的言论。

  “高伴伴,把本宫历年的压岁钱拿去熔了。让经厂尽快把第三期《京报》刊印出来。”

  宫里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全是打造成有寓意的金锞子。几年下来,少说也攒下四五百两黄金。

  高凤虎目含泪:“小爷可别委屈了自己。经厂可以赊账,奴婢这点权利还是有点。”

  “我赊账了,最后用的不还是父皇的银子?黄金而已,宫里最不值钱的东西。”

  就说镶嵌在囚牛商行店招上的夜明珠,宫里还有一匣子呢。但宫里的稀罕物件轻易出不去,出去了也能被人追查来源。唯有金银熔炼之后看不出原本的样子。据韦兴交代,宪宗爷爷内帑里的二十万两黄金被人偷运走,不知所踪。宪宗爷爷有能力平定内乱、压服外族,会不知道私房钱被人偷走吗?宪宗爷爷不想管,反而把烂摊子留给皇帝爹,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高凤出去了一趟,半路大呼小叫折回,“小爷,出事了!”

  “京师哪天不出事!”朱厚照已经能很从容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户科给事中华昹弹劾此次科举泄题、考官偷走考生试卷致其落榜,”高凤递上下头的人抄誉的弹劾奏折。

  朱厚照快速浏览:“国家求贤以科目为重,公道所在赖此一途。臣闻士大夫公议于朝,私议于巷,翰林学士程敏政假手文场,甘心市井,士子初场未入,而论语题已传诵于外……”

  “立刻把这道弹劾添入第三期《京报》。”朱厚照背着手来回踱步,“让经厂加快速度,明日中午之前,必须见到《京报》。”

  朝廷靠科举取仕,官绅靠科举延续地位,寒门靠科举改换门庭。科举一出事,绝对是震动朝野的大事。

  洪武朝科举闹出南北之争,死了很多人,也造就了科举按考生户籍所在地以比例入取。

  以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为北卷,以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凤二府等为中卷,其余皆为南卷。南方学子录取55%,北方学子录取35%,其他地方录取10%。

  按比例取录取的方法,能平衡南北教育差异,但也带来了一个隐患。

  以地域划分而成的朋党!

  比如徐溥背地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