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4章 石油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荫棠,字朝弼。其叔父为清代浙江提督,其兄为享有“绝域使才”之名的清朝第三任驻美公使。张荫棠曾以举人员外郎身份在总理衙门管理对英交涉事务,1896年出使美国。此时在外交部任职。

  周自齐,字子廙,历任驻美公使馆参赞、领事,外务部右丞、左丞,山东都督兼民政长,此时担任财政部计划司司长。

  施肇基,字植之,美国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他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在外交部任职。

  会后,在林重的办公室,林重看着几个人道,“中国经贸总公司,由财政部徐总长担任董事长,由伍文爵主任担任总经理,朝弼兄、子廙兄、植之兄担任副总经理。

  这家公司的职责就是为国谋利,第一个任务,我任命伍文爵先生为民国总统特使,访问墨西哥。

  文爵总经理访墨的真正任务,是买下墨西哥坎佩切州、赛罗阿则尔县西边的几百亩土地,和石油开采权。

  朝弼兄主要负责中国的外贸事务,将中国的煤炭、大豆等向外卖出个好价钱,子廙兄、植之兄,你们二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与美国德国接洽,我国要与他们合资成立石油公司,之后的细节,我单独与你们沟通。”

  自工业革命开始,石油就成为了‘新兴血液’,即使百年后,人类都无法摆脱石油的束缚。全世界都在找油,但此时的中东,一口油井也没有,世界要等到二十年后,才知道中东地下都是石油。

  中国此时,自己根本不能钻探和生产石油,但是,找到油田卖给美国、德国,既帮助了友邦,又能获得巨量的发展、建设资金,岂不美哉?

  墨西哥还可以自己去找,中东是英法势力范围,最好拉上美国德国一起,德国其实是个贫油国,如果能发现大油田,他们是乐意高价支付的。

  再说,帮助德国发展,让英法在一战多流点血,也是必须的。

  林重曾经在一个军史BBS上看到,墨西哥在1910年发现了当时世界上产量最高,日产10万桶的塞罗阿泽尔4号井,地址就在墨西哥坎佩切州、赛罗阿则尔县西边。

  赛罗阿则尔油田一年产油有三千多万桶,这是接近一亿美元,这个时代的一亿美金啊。这个油田卖给美国,中东的油田卖给德国,中国负责数钱,数不尽的钱财!

  从去年开始,东北大豆出口开始剧增,主要买家是德国。

  大豆在20世纪前中期一直是现代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当美国人将大豆视作一种重要饲料之时,德国人已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雄霸世界的庞大油脂工业。

  德国人从大豆中提炼食用油、润滑油、油脂,生产油漆、肥皂、防腐剂,运用在染料、化工、药品等各个领域,德国人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