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5章 买弹药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重得知辽阳会战的结果几天后,日俄双方相继派人来通化,目的相同,买弹药。

  那样一场大战,即使一天,所消耗的弹药也是极为惊人的,日本扛不住了,如果说俄国是工业化进程缓慢的国家,那么日本现在只能算刚刚迈入半工业化国家的门槛。

  他们的军工机器全部开动,也应付不来这样的大战,历史上,日俄战争之所以日军到奉天为止,就是弹药跟不上,黑沟台大战时候,日军逼不得已,以白刃战猪突沙俄,就是因为弹药耗尽,枪是空枪,炮是空炮。

  辽阳会战侥幸赢下,全在于日本敢赌,而对手怯懦,事实上当时的日军基本已经弹药耗尽了,所以他们派人来通化买弹药。

  俄军来买弹药,倒不是生产不出来,从欧洲运往远东,路途实在太远,去年,俄军决定对日开战,已经在哈尔滨建了一座兵工厂,奈何日本纠结土匪,几乎天天去破坏铁路。

  有的土匪干不了别的,就往铁路上扔石头,有时候,一列从哈尔滨出发的列车,要五天才能到奉天,这他娘的谁受得了啊?

  俄军还有不少的储备,只是防备将来,通化距离战场最近,所以他们都来了。

  日方来的是长谷川,要订购500万发子弹,10万发炮弹,俄方来的是盖奥尔基,要订购300万发子弹,15万发炮弹。

  徐锡麟告诉他们,产能有限,他们也理解,毕竟去年才建的兵工厂嘛,但日俄还是要货,价格随你开,都留了不少订金。

  盖奥尔基还转达了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对林重的谢意,情报是准确的,日军的确主攻方向是右翼,他与林重好好叙谈了一番友谊,直拉着林重的手不放,直言如果再有情报,一定告诉他,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开。

  日俄两方走后,美方召集开会,讨论扩大产能的问题,兵工厂现在日生产子弹四万发,炮弹五千发,每月能生产步枪五百支,倒不是别的,是原材料供应不上。

  钢铁厂还没建设完呢,产能有限,还多亏了那些民营的小矿场,不然这个产能都保持不了。

  而且,忠义军已经下了订单,子弹1000万发,炮弹一百万发,步枪十万支,火炮三百门,这个订单都够生产到明年年底了。

  怎么办?摩根和洛克菲勒方面眼看着大笔的利润就在眼前,钱赚不到,资本家着急上火呀。

  林重跟他们提了日本的办法,动员民间力量,号召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工厂多给老百姓钱,然后跟日俄两方多要钱。把孙中山送来的设备机器都开工,全力生产子弹和炮弹。

  而且,他表示,忠义军的订单可以每月少一点,既然日俄愿意付高价,可以优先供给他们,到时候,忠义军负责送货。

  这是最好的办法了,于是,各地自治委员会开始发动群众,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