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二章_80年代厂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春三月,春年花开,京城内城市中街头巷尾与公园当中的迎春、桃花、玉兰、樱花相继开放,引得游人与摄影爱好着们竞相追逐。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繁华喧闹的城市正在悄悄做着改变。

  大街上那些树立在街边的公交站牌,不知何时被换成了新的,最新的公交站牌除了颜色特别惹眼,叫人即便是离的很远也能够一眼看见之外,上面还多出了英文注解,每一条路线的每一站,站名后面都被标注的仔仔细细的。

  不仅路边的站牌是这样的,就连车上的车辆行进路线图也被换成了这种有英文标识的,与之相对应的地铁、轻轨之类的公共交通设施上都出现了这些改变,车站报站的广播更是重新录制的最新版本,应用的都是国际上最认可的口语发音。

  而同样作为公共交通一份子的出租车行业,最近更是兴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但真正将这股热潮发扬光大的却不只是这些出租车的司机们,而是京城这座城市内的所有居民。

  迎亚运学英语,这已经从一个口号发展成为了一种风潮,即便是街面上那些最好面子,对外国最不屑一顾的老京城人们,现在也都捧着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子孙女的英语课本学上那么一两句,出门和碰到的邻居打招呼的话也从:“您吃了吗?”

  变成了:“

  而被问话的人别馆是多大岁数,肯定能会上一句带着京味的:“fine,thankyou,

  一时之间仿佛不会说几句英文,就和时代脱轨了一样。

  京城的居民们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亚运会的志愿服务人员,和千挑万选才最终被选出来的亚运联络员们。

  孙骈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这个月第几次睡在工作单位了,自从二月份回来之后,各个亚运接待团的办公地点,就从朝阳门旁的外交部挪到了北四环外新建好的亚运村。

  这里是为了迎接亚运各国团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还有随团其它人员而特意修建的,除了参加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亚运会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这边度过。

  这边在后市看来是一片繁荣,但现在却只不过是城外的一处刚刚完成建筑和改造的区域而已,虽然通水通电配套设施也算是齐全,住在这边的人基本生活保障是没有问题的,但也就是这样了。

  据说在后期还会在亚运村内增加一下娱乐设施,以丰富‘村内’人员们的业余时间,不过那都是之后几个月的事情,至少现在还是没有的。

  从动批到北四环,这样的距离就不是骑自行车能够解决的了,这也是大部分即将要到亚运村去工作的办事人员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组织上考虑到员工休息和以后的工作问题,统一为他们安排了住宿,而孙骈他们新加坡团队的集体宿舍,正好就在他们

  请收藏:https://m.shl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